刊名:环境技术
主办: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SSN:1004-7204
CN:44-1325/X
影响因子:0.189802
被引频次:9816
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文章摘要: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其生物多样性受城市化进程影响面临严重威胁,而物种资源调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较形态学监测是一种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的新型监测技术。为探究秦淮河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的生物多样性,于2019年7月,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秦淮河上下游间的差异及环境因子对其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秦淮河共监测到浮游动物13属22种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浮游植物85属60种4445个OTUs,底栖动物16属17种212个OTUs,鱼类53属44种1663个OTUs。其中浮游动物以游泳轮虫目(Ploima)和双甲目(Diplostraca)为主,共占浮游动物63.37%,浮游植物以隐藻门(Cryptomonas)和褐藻门(Ochrophyta)为主,共占浮游植物88.11%,底栖动物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占比最高,达91.67%,鱼类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占比最高,达69.99%。与秦淮河历史形态学监测数据相比,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在物种丰度鉴定方面显著高于传统形态学鉴定的物种丰度。通过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发现秦淮河下游、上游南支和上游北支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受分组影响更大,分组对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下游α多样性较上游更为贫乏,上游南支(南京)α多样性较上游北支(句容)更丰富。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较低营养级的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更为敏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氮、总有机碳、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鱼类的影响因子为溶解氧、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本研究通过对秦淮河生物多样性的调研,可为秦淮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文章关键词:秦淮河,环境DNA宏条形码,生物多样性,环境因子,
论文作者:王晨1 陶孟1 李爱民1 施鹏1 王志浩2
作者单位:2. 南京易基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论文分类号: Q16
相似文献: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底栖动物监测及水质评价研究进展.....作者:王萌,金小伟,林晓龙,杜丽娜,崔永德,吴小平,孙红英,谢志才,王新华,王备新,刊载期刊:《生态学报》黄河典型支流入干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作者:谢元,蒋晓辉,王婷,许旭明,倪晋仁,刊载期刊:《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省4个主要岛屿沙滩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与分布差异.....作者:陈玉珍,郭玉清,刘爱原,刊载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防城港东湾红树林湿地春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生物量.....作者:邹明明,朱慧兰,郭玉清,刊载期刊:《生态学杂志》滇西北高山微水体与溪流生态系统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环境特征分析.....作者:刘硕然,杨道德,李先福,谭路,孙军,和晓阳,杨文书,任国鹏,DavideFornacca,蔡庆华,肖文,刊载期刊:《生物多样性》基于鱼类和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济南市水体健康评价.....作者:刘麟菲,徐宗学,殷旭旺,李福林,王汨,刊载期刊:《环境科学研究》赣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受胁因子初探.....作者:邢圆,吴小平,欧阳珊,张君倩,徐靖,银森录,谢志才,刊载期刊:《生物多样性》查干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作者:孙田洋,刘佳,李月红,刊载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DNA宏条形码技术在食草动物食性研究中的应用.....作者:郭艳萍,张浩,赵新钢,罗海玲,张英俊,刊载期刊:《生物技术通报》DNA条形码技术在陕西省鼠形动物鉴定中的应用.....作者:陈宝宝,孙养信,范锁平,吕文,聂守民,李胜振,安翠红,刊载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相关文章: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会员大会及特邀报告-微藻产业技术发展可能的三个趋向.....作者:刘永定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I:微藻精准功能及应用-藻类与环境研究进展及其与藻类产业开拓的联系初探.....作者:宋立荣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I:微藻精准功能及应用-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ommercial Microalgae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Microalgae Industries in China".....作者:周文广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I:微藻精准功能及应用-医药健康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作者:李福利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I:微藻精准功能及应用-食用天然色素藻蓝的研发进展与展望.....作者:向文洲
文章来源:《环境技术》 网址: http://www.hjjszz.cn/qikandaodu/2021/0910/2104.html
上一篇:
物理学论文_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物理教学的创新
下一篇:
工业经济论文_樟树工业转型发展动力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