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环境技术
主办: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SSN:1004-7204
CN:44-1325/X
影响因子:0.189802
被引频次:9816
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环境与安全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骨髓枪”:野外极端环境下快速补液利器

来源:环境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是一个以创伤外科为专业方向的军队医院研究科室,团队编制只有10名军人,但组建35年来获得包括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重大奖项37项。 这些成果全部聚焦战创伤造成的多

这是一个以创伤外科为专业方向的军队医院研究科室,团队编制只有10名军人,但组建35年来获得包括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重大奖项37项。这些成果全部聚焦战创伤造成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典型慢性难愈合创面等与卫勤保障密切相关的重难点课题。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外科研究室潜心科研服务战场--

“小团队”也有大作为

■向刚尔 黄琪渊

这是一个以创伤外科为专业方向的军队医院研究科室,团队编制只有10名军人,但组建35年来获得包括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重大奖项37项。更为可贵的是,这些成果全部聚焦战创伤造成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典型慢性难愈合创面等与卫勤保障密切相关的重难点课题。这就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外科研究室姚咏明团队。

现代战争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惨烈性等特点。资料统计显示,造成战创(烧)伤死亡的早期原因主要是大出血所致休克,中期原因是感染及其并发症(脓毒症),后期康复困难则是影响伤员重归战位的主因。姚咏明团队围绕这3个关键环节聚力攻关、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场救护研究链条。?

早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时,姚咏明就围绕“细菌内毒素与多器官功能损伤关系”这一前沿课题展开攻关。通过大量临床观察,他发现人体内可能存在一个内毒素的“放大器”,能把患者血液中微量的内毒素放大到足以导致全身器官损害的程度。以此为突破口,他率先提出了“内毒素增敏假说”。为了检验血液中的内毒素,姚咏明和其他专家合作开展上千次实验,历经数百次的失败终获成功,填补了国内此项科研的空白。?

团队虽小,但他们把有限资源投入强军科研,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潜能。肖献忠、孙长海、张庆红、祝筱梅等团队成员成为战创伤领域研究的生力军,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内率先提出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阻断了渗出、补液、再渗出的恶性循环;创建我国首个低温异体皮库,有效降低烧伤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创立新的大面积烧伤病人补液公式,显著提高复苏效果……这些研究成果全部运用到临床和战场救治实践中。??

2013年,该院党委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建成了面积4500平方米、拥有8个科研功能单元的开放式共享科研平台。姚咏明团队充分利用平台,加速科研成果孵化,催生一批高等级战场保障研究成果。?

便携式“骨髓枪”打通骨髓腔内补液通路,即便在野外无动力、无照明、空间狭小,以及零下40摄氏度或高温60摄氏度的极端环境中也能实施操作;平战结合外固定器能在野战环境下对伤员躯体进行有效固定,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成果在全军推广。?

此外,他们开展烧伤、冲击伤、复合伤防治措施研究以及创伤弹道学、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多脏器损伤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战场救治能力转化。该院院长石青龙介绍说,以实验室为依托的科研共享平台,开辟了科研协作“绿色通道”,也促进了科研与临床、科研与战场的有效结合。?

团队创始人盛志勇院士1982年主持建立创伤外科中心,他的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研究被誉为“中国烧伤医学50年重要成就”;继任者付小兵院士4次赴边境作战前线参加战场救治与战伤调查,他的修复与组织再生问题研究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里程碑式的研究”;1987年进入这个团队的姚咏明专攻感染和脓毒症研究,当选国际休克学会候任主席,成为首位担任此职务的华人。?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这个团队的成员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攻关,在科研领域留下了闪光足迹。他们当中,获国际创伤修复研究终身成就奖、国际休克学会希拉格纪念奖各1人,何梁何利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各2人……?

据介绍,在他们刚刚牵头完成的“十三五”时期军队战创(烧)伤发展计划里,这个团队已经有了新的攻关目标:力争在战创(烧)伤重大科学理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上的集成创新与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以保障和提升部队战斗力。



文章来源:《环境技术》 网址: http://www.hjjszz.cn/zonghexinwen/2020/1019/809.html


上一篇:越南T-90平时保障可配防护罩,抵抗湿热环境,打
下一篇:【中山律谈】环境污染罪辩护之如何审查行政执